建筑节能减碳有哪些路径?楼宇自控助力建筑运行节能
中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超过 600 亿平方米。在此基础上,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 30~40 亿平方米。《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 2018 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 49.3 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 51.3%。因此,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建筑领域的碳达峰是实现整体碳达峰的关键一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规模持续扩大,导致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不断增加,其高能耗、高排放问题日益严峻。面对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建筑领域应寻求节能环保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建筑碳排放将逐渐超过工业、交通等领域跃居首位,我国城市化率的提升正在加大建筑行业的降碳压力,建筑行业减碳任重而道远。
建筑碳排放从何而来?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具体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及其内部运行等环节,而生产和运行阶段是消耗能源和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阶段。
从具体数据来看,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中,建材生产阶段占最大比例,约为 55%,其次是建筑运行的碳排放,约占43%,施工过程仅占 2%左右(图 3);能耗方面,也主要来自于生产和运行阶段,分别约占50%和46%(图 4)。
图3 2019年中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阶段占比。数据来源:《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1)》
图4 2019年中国建筑全过程能耗阶段占比。数据来源:《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1)》
建筑领域的碳中和需要贯彻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入手,采取节能降碳措施,实现建筑全过程减碳(图 9)。
图9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路径框架。资料来源:《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碳中和经济学》,亿欧智库
从图中可知,提升建筑的运营管理效率是实现建筑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而楼宇自控系统正是提升建筑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基础,楼宇自控系统将建筑物内的空调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系统、冷热源监控系统、送排风监控系统、风机盘管监控系统等众多分散设备系统集成到一个系统平台,对各个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管理实行集中监视、管理。同时,依靠强大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和图形处理,对整个系统作出集中监测和控制,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全面节能,提高运行维护的效率,减少设备失控或设备损坏,提高大楼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从而达到安全、舒适、节能的全方位效果。
长期以来,康沃思物联不断研发和推出面向楼宇建筑的低碳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积极整合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以及本土创新经验,推动实现建筑的净零碳排放目标,共筑可持续发展未来。
近年来,康沃思物联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不断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探索建筑节能新路径,公司在办公、酒店、医院、文教、工厂、交通枢纽、大型场馆等公共建筑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积极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请联系删除